您當前的位置:首頁 企業(yè)文化 企業(yè)文化

秦自強:一名退伍兵的崗位成長記

發(fā)布時間:2025-08-14 閱讀量:

二十年前那個冬日,綠軍裝裹著對軍營的滾燙憧憬,在急促的集合哨聲里,我成了一名軍人。如今再想起那段時光,記憶里總飄著五公里越野后膠鞋的汗味,印著五百米障礙上蹭出的傷疤,更刻著排長那句擲地有聲的話:“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,沒有完成不了的任務,一切艱難終會成過往?!边@兩載軍旅,像一場烈火淬煉,把“堅韌”二字燒進了骨子里,成了往后人生里最硬的底氣。

脫下軍裝那天,我以為軍營的故事就此落幕,卻沒想人生的“二次入伍”正在不遠處等我。走進公司財務室的第一天,看著滿桌的憑證、報表和陌生的專業(yè)術語,我像個剛入營的新兵,手足無措。但部隊教會我的“不服輸”瞬間蘇醒——當年能在烈日下練隊列、在泥水里滾戰(zhàn)術,難道學不會一本賬?

我把軍營的“執(zhí)行力”搬進了財務室。跟著老會計學做憑證時,就像當年跟著班長學持槍,一筆一劃都不敢馬虎;面對年度決算的復雜報表,就像啃下五公里越野的最后一公里,咬著牙逐行核對、逐數(shù)校驗。曾經(jīng)讓我頭疼的“權責發(fā)生制”“復式記賬”,漸漸成了得心應手的“武器裝備”;部隊里練出的“嚴謹”,化作了核對數(shù)據(jù)時“差一分都要查到底”的較真;當年野外駐訓時“不遺漏一件裝備”的細致,變成了登記賬目時“不記錯一筆往來”的堅守。公司給的成長平臺上,我從“財務新兵”慢慢長成能獨當一面的“賬房老兵”,才真正懂了:崗位從不是束縛,而是另一片能讓軍魂生長的土壤。

如今站在公司轉型發(fā)展的新起點,我總想起軍營里“站崗就要站成標桿”的老話。財務崗位雖沒有硝煙,卻連著公司的“錢袋子”,每一筆預算編制都得像當年規(guī)劃戰(zhàn)術般精準,每一次資金運作都要如守陣地般謹慎。面對財務數(shù)字化轉型的新挑戰(zhàn)——系統(tǒng)升級、模塊更新、線上報賬流程鋪開,我又拿出了部隊里“啃硬骨頭”的勁頭:白天跟著技術人員學操作,晚上抱著手冊啃到深夜,就像當年在演習前反復推演戰(zhàn)術,非要把新系統(tǒng)的“脾氣”摸透不可。

更難忘的是部隊的“傳幫帶”傳統(tǒng)。當年班長手把手教我拆槍裝槍,如今我也把這份耐心給了年輕同事。教他們核對數(shù)據(jù)時,會想起排長教我們“細節(jié)決定成敗”;帶他們攻克難題時,總忍不住說句“想想當年我們怎么過障礙的”??粗麄儚幕艁y到從容,就像看到當年那個在軍營里慢慢成長的自己——原來軍魂的傳承,不止于軍裝,更在一言一行的影響里。

有人問我,退伍這么多年,軍營的印記還深嗎?我總會指著財務室墻上的“嚴謹務實”四個字笑答:你看,這字里行間都是軍魂。軍裝雖脫,那聲“服從命令、嚴守紀律”的誓言從未褪色;崗位變了,但“為責任堅守、為使命擔當”的初心始終滾燙。

如今再聽軍營的歌,依然會眼眶發(fā)熱。因為我知道,那些在軍營里淬煉的品格,早已化作賬房里的認真、崗位上的堅守。往后的日子,我還要帶著這身“軍魂”,在財務崗位上把每一筆賬算清、把每一份責扛牢,就像當年在軍營里承諾的那樣:一生堅守,不負初心。